|
上海檔案工作這十年:數字化轉型,有“智”更有“質”智慧變身 從紙質檔案向電子檔案轉變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2012年以來,市檔案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檔案局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時制訂規劃方案,全面部署工作任務,全力推動本市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升級。 市檔案局聚焦檔案數字化轉型中的熱點、難點,明確了“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的檔案信息化發展策略,特別將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作為本市檔案信息化建設重中之重加以推進。2015年,電子檔案單套管理從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起步,開全國之先。如今,電子檔案單套管理在包括臨港新片區在內的自貿區各片區普遍推行,并復制推廣到“一網通辦”業務系統和全市法院系統。單套制管理從文書檔案擴展到行政審批等業務類檔案。 2020年,市檔案局牽頭制訂“一網通辦”政務服務電子檔案“單套制”管理規定及技術標準,全市所有41家“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單位全面啟動和推進“單套制”檔案管理試點工作。全市三級法院電子卷宗單套歸檔管理試點穩步推進并取得初步成績,數字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取得積極進展,形成各類電子檔案約70萬件。今年下半年,市檔案館歸集“一網通辦”政務服務電子檔案超過12萬件。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電子文件歸檔試點驗收會議 一網通辦pc版-上海市檔案局主頁 智慧管理 打造示范數字檔案館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2016年11月,徐匯、奉賢兩區檔案館首先通過國家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評,目前,上海已有14家區檔案館建成數字檔案館,其中徐匯、青浦、浦東三區檔案館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館覆蓋率居全國之首。明年,剩余兩家區檔案館也將迎接測評,市檔案館也啟動了創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的工作。 浦東新區數字檔案區塊鏈開放平臺 上海市檔案館智慧館庫平臺 智慧提速 加快存量檔案數“智”化進程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十年間,市檔案館紙質檔案數字化副本從1.17億畫幅增長到1.7億畫幅,實現了開放檔案數字化利用,計算機機讀檔案文件目錄以每年80萬條的速度遞增,目前已增加到1300萬條,大大提升了查找檔案的精準性。 工作人員對紙質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操作 檔案全文數字化及“知識圖譜”等智慧檢索功能使檔案查閱利用更加便捷 智慧應用 上線多個數字檔案共享資源庫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2020年,匯集市、區兩級檔案館開放檔案數據的“數字檔案公共查閱平臺”上線運行;今年,全市“1+16”國家綜合檔案館全部接入全國檔案查詢平臺,檔案共享利用形勢發展喜人。 上海已建起連通市、區17家綜合檔案館的智慧檔案綜合管理平臺 館藏“老字號”企業、上?箲鸬葘n}檔案目錄可在共享查閱平臺上向利用者提供在線數字瀏覽服務 智慧探索 嘗試新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市檔案局組織和引導本市各級檔案部門開展科技創新研究,不斷深入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積極發揮科技研究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在10年間超過百余項研究任務里,涉及信息化內容的占比2/3以上,其中24項獲得國家立項;在78個獲獎課題中,信息化項目達到50個,其中10項獲得國家檔案局獎勵。特別是《上海市民生檔案遠程服務機制的研究與應用》《集成式機關數字檔案室建設的策略研究》《探索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新模式》《基于bim 技術的三維城建檔案接收保管和應用模式研究》《全媒體環境下音像檔案的管理和創新應用研究》《數字化環境下民機型號電子文件歸檔研究》等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全市各級各類檔案部門拓展應用,為本市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案和場景支撐,為全面實施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發展,促進信息化與檔案事業深度融合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國家檔案局組織召開《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真實性保障中的應用研究》項目驗收會。 |